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:“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。习惯又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 ,好的习惯,会使人受益终生。”那么,我们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习惯呢?李沅彦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师们深耕教育领域,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。
习惯培养,关乎孩子的未来,是一项既系统又持久的工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协作尤为重要。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,他们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;而教师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导者,他们以专业和耐心,引导孩子迈向知识的殿堂。因此,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相辅相成,相互融合,形成一股坚实的教育力量,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。在探索习惯培养的方法与策略时,我们始终鼓励创新与实践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,才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习惯培养模式。当然我们也深知,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挑战,如孩子的短暂热情、缺乏持久的监督等。但正是这些挑战,促使我们更为巧妙地引导与激励孩子,助他们克服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障碍,坚持并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。在评估习惯培养的效果时,我们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。我们倾听孩子的自评,重视小组的评价,同时也纳入家长的评价,以确保每一次的评价都公正、客观。为了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,我们定期与家长交流,及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反馈,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,进而激发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决心。我们相信,只有家校紧密合作,共同努力,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、健康的成长环境,助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,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。问题 如何家校携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?刘渝琳(铜梁区小学骨干班主任):家校合作 统一目标家长应以身作则,做孩子的行为榜样,同时老师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。双方需保持密切沟通,及时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,并共同制定明确的习惯培养目标,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。通过协作开展有益的活动,家校可以共同丰富孩子的生活,并助力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。卢婷(铜梁区新复小学班主任):共同监督 及时沟通家校双方应建立平等合作观念,共同明确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,并努力配合。学校作为主导者,应给予家长方法上的指导,并制作家校协作习惯养成评价表,双方共同监督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,及时沟通和反馈。问题 习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?蒋玲(铜梁区龙都小学班主任):自律为本 终身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、合理安排时间、做笔记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。同时,习惯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,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有条理,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,为未来发展奠基。问题 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,如何进行科学纠正?万小燕(铜梁区龙都小学班主任):共情为先 科学引导在我看来,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纠正,更是理解和引导。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。在遇到一些存在不良习惯的学生时,我首先会深入了解这些习惯形成的原因,并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,不是先去尝试改变他,而是先要改变与他互动的模式。通过更亲和、引导性的方式,帮助他逐渐改变不良习惯。当跟他互动的模式改变之后,这个孩子的应对模式也会改变的。问题 如何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加以引导?杨悦(铜梁区白羊小学大队辅导员):细节入手 奖励激励作为一名英语老师,我通过观察学生的书写、预习、复习、试卷和口语表达等方面,可以准确地反馈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效果,进行量化评估。从细节入手,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,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,句子的第一个单词首字母是否为大写,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,字母书写的规范程度如何,等等。为了激励学生,我会为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,例如提高书写的工整度和规范度,然后给予达到目标的学生奖状或其他奖励。这种正向激励的方式,有助于学生更自觉、更有动力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问题 在教育中如何坚持高标准,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?程小兰(党员,铜梁区优秀班主任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):恩威并用 相机而教明确要求,严格执行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,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对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,就应严格执行,不轻易退让,更不能轻易改变。抓住时机,多加鼓励。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,孩子尤其如此。我们要抓住适当的时机,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微笑、一句赞赏的话语或一个暖心的拥抱,让孩子更有信心坚持下去。防微杜渐,及时矫正。我们要让孩子明白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。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,要及时矫正,将其消灭于萌牙状态,否则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。持之以恒,终成习惯。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。坚持的时间越长,孩子的习惯就会越牢固。我们要不怕反复,持之以恒。昨日的习惯,造就了今天的我们;今天的习惯,决定明天的我们。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,将使孩子受益终生。陈娥(铜梁区龙都小学班主任):刻意练习 量化反馈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且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。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是长时间持续刻意的专项训练,培养过程中会有阶段性的时好时坏,既受到情绪也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,面临着与正在养成的习惯形成对立拉锯局面。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老师和家长监督孩子“刻意练习”,建议对学生的习惯进行量化和定期反馈,以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模式。当遇到学生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时,我会用新的、更健康的习惯来替代它,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克服这些难题。在我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,我会明确提出期望和要求,然后坚决执行。同时,我也非常重视防微杜渐,及时矫正学生的小错误,避免它们发展成大问题。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,我相信我们的学生都能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,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